我住在加省矽谷的邊陲聖河西,市中心加省州立大學附近,原先有兩個亞裔社區:日本埠和唐人埠,一向各自保持文化上的特色,使矽谷這個電子工業中心更形複雜有致。自從越南人得到美國政府的大力援助,加上他們刻苦耐勞的性格,很快便冒出了頭,在經營食品超市這行業,一日千里。往日的日裔和華裔見勢色不對,都覓地為良,相繼遷出,結果這兩個社區,差不多都變成越南人的天下。
聖河西雖說是有唐人街,但在70年代,那邊只有一兩間中藥店和幾家餐館,我們要買中式伙食,仍得要開車往三藩市。到了八零年代中期,大型的亞裔超市陸續出現,大半已由越南人控制,貨式齊備,方便所有東南亞人口,大家再不須徒勞往返,費時失事。到我們在九三年退休回美,越南人在聖河西之北近郊、680公路旁、美必打士市一帶,已建有多所大型的購物中心,儼然是個越南城。洛杉磯的橙縣也有同類而更具規模的越南埠。
這些越式大型購物中心,除了供應越南貨品,也有很多服務行業,諸如理髮、美容等等。替我女兒剪髮的是一位來自越南的廣東人,輾轉來美後接受培訓,入了理髮這一行,手藝極佳,所以我也讓她為我剪髮了。中心內必有一家大規模的中菜館,越南人的婚喪嫁娶,都在那裏聚集。女兒因利乘便,也常和家人一起去飲茶。
在中心的那邊廂,越南小食館有如星羅棋布,窗櫥上漆了一個大「Pho」字的,門前坐滿了人,大家慢條斯理撕呀撕,把面前一碟碟香草諸如鵝蒂啦、薄荷葉啦、金不換啦,撕好了放在用生菜葉包着的炸春卷內,蘸些粉紅色的酸汁,吃得五滋六味。又或把香草撕入一碗碗的牛肉河粉*內,香氣四溢,我們真有聞香下馬的興致,但不知怎地,竟沒有和越南人一起坐下來。也許我沒有吃越南菜的經驗,好奇心則有之,卻缺了親身體驗的意願,也可說是不曉得怎樣去吃,怕出洋相。
一直到了退休後再回香港,與失散近二十年的第一屆學生麥麗敏連絡上了,知道她在鑽研越南菜,請了一位大師教她燒正宗的越南菜,也吃到她的生熟牛河、炸春卷、凍粉卷、越南沙律等等,風味極佳。後來我和偉信在法國十三區的唐人街,與法國人擠在一起吃同樣的東西,對越南的食品有不同的觀感,覺得麥麗敏的湯底,比店子的還要鮮味得多,而且也較清純。
其實在2002年,我和百多位崇基校友一起坐郵輪到夏龍灣,上岸時吃過一頓給遊客吃的越南餐,就此而已,認識不夠深刻。到了2003年,郭偉信的越南食譜將要出版時,序言是由他的好友AnnabelJackson寫的,但出版社的譯文完全沒有越南飲食的意味,偉信請我重譯了。Jackson在越南居住了一段時期,醉心越南的生活,她在香港是位知名英語作家,也寫過兩本越南的食譜,她在序言中生動的描寫,使我讀來有如置身河內的街頭,享受小食的情調。後來偉信又請我校對這本食譜,更引起我對越南菜的興趣。
事隔多年,近日偶然想起麥麗敏的凍粉卷,便請她替我買齊材料,大家一起做了。可惜米紙是小的一種,操作不易,而且拍攝時凍卷堆得太密看不清楚,結果要從頭做過。我不想再勞煩麗敏從香港趕來,改由美國剛回來的女兒上陣了,她在聖河西一家越南fusion菜館當了兼差副廚也有一段時期,駕輕就熟,於是三人合作;由我撰文,麗敏提供食譜,女兒詩婉示範,倒也可算是大陣仗了。
江獻珠
上世紀初食壇名人江太史之孫女,經典的太史蛇羮便是源於江家,江女士自小吃盡考究之食物,由此練成一張懂吃的嘴。成年後經自學煮得一手好菜,又撰寫中、英文之食譜,著作有《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》、《古法粵菜新譜》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工作辛勞想食餐好?《飲食男女》每日為大家示範三餸一湯
為你的住家飯帶來一點不平凡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蘋果》英文版免費試睇:了解更多
英文版已登錄《蘋果》App,立即下載/ 更新:iOS / Android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本土情味》結集《飲食男女》雜誌經典欄目「老字號」文章,記錄香港40家飲食老店的動人故事,見證香港飲食史的甜酸苦辣。即日起,於各大便利店及書報攤有售,並於 《蘋果日報》你的優惠 網上獨家發售!
September 21, 2020 at 07:05AM
https://ift.tt/366JhVF
江獻珠經典回顧|越南菜| 飲食男女| 即時| 20200921 - 香港蘋果日報
https://ift.tt/2Nev6mo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